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扛住了短痛,美国迎来了长痛

环球网 2022-06-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球时报 Author 社评

彭博社近日报道,在过去四个季度,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公司,有19家来自中国大陆。这被认为是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和供应繁荣的体现。大家都知道,芯片产业是美国对华贸易战及科技战最核心的打击目标,也就是中国产业被“卡脖子”的重点部位。但几年下来,它不但没有被击溃,反而展现出了盎然生机。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美对华贸易战的支持者们感到吃惊。当初,他们拿出“割点肉也要掐死中国”的狂妄派头,发起“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贸易战”,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甚至也唬住了一些中国人。但几年下来,“中国人将先耗尽子弹”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野蛮的打压却倒逼了中国关键产业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环球时报咨询的行业内专家,都表达了对美西方舆论“捧杀”的警惕,他们一方面认为中国的核心技术与美国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对中国化解“卡脖子”困境有着坚定的信心。这种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的成熟心态,在中国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不仅内化于心也在外化于行。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经贸及技术打压,虽然给中国经济制造了一些短期困难,但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对自主创新的强大共识。过去社会上存在的“跪美”“恐美”等错误认知,以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对外依赖心理,都得到了强有力的矫正。总之,对于贸易战“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中国扛住了短痛,内在韧性也在持续增强。

反观美国,既没有实现压服中国的战略目标,也没有收获贸易战发动者所期待的经济好处,反而迎来了长痛,一场4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让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2021年,美国汽车制造商因为芯片短缺少生产了700万辆汽车,从而将新车价格推高8%,二手车则涨价40%。这样的局面如果追根溯源,华盛顿违背规律、强行用政治手段干涉中美经贸往来是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旁的华尔街路牌 资料图


尽管仍有美国政客为发动对华贸易战辩护,声称要让美国人相信中国“对美国构成生死存亡威胁”,但冰冷的现实也在消解虚幻的狂热。如今,那些傲慢的美国精英面对中国时显得更加焦虑,在打压中国上变得更加纠结。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最近频繁放出风声,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加征的关税,表现出要在对华贸易战上踩一脚刹车的意愿。

但也需要看到,对华理性并没有真正在华盛顿回归,这也体现在一些政客忽而狂热、忽而“温和”的机会主义上。换句话说,华盛顿得到了一些教训,但还没有深刻到足以让它痛改前非。虽然多次放风,白宫这两天又传出不会在下周G7峰会前解除部分对华加征的关税。但这种反复的试探,已经难以引起中国人的心理波澜。这种时候,我们就像无意中瞥见了华盛顿想引人注意的花哨表演,手里的活不会停,同时心里提醒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国会大厦 资料图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美国这一轮对华贸易战中,受伤害最大的是美国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的商业信用和国家形象。美国要想修复必须拿出更大诚意、付出更多努力。至于把中国当假想敌,美国既选错了对手,也用错了方式。霸权主义最大的对手是大势,谁也不可能拗过大势。(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中国扛住了短痛,美国迎来了长痛)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您就是环环的衣食父母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